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
2.本图集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雨水利用工程。文章源自图集吧-https://www.tanluxing.com/49180.html
1.雨水入渗系统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并根据场地坚向关系,优化不透水硬化地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绿地,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文章源自图集吧-https://www.tanluxing.com/49180.html
2.屋面及硬化地面径流雨水应有组织地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内进行滞留、入渗、净化、调蓄等,超标雨水溢流排至小区雨水管网。文章源自图集吧-https://www.tanluxing.com/49180.html
3.雨水入渗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桶、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街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文章源自图集吧-https://www.tanluxing.com/49180.html
4.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有径流雨水控制功能,水体宜低于周边道路及广场,同时配备将汇水区内雨水引
入水体的设施。景观水体的规模宜结合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文章源自图集吧-https://www.tanluxing.com/49180.html
文章源自图集吧-https://www.tanluxing.com/49180.html